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交流

古建筑艺术对现代建筑行业的影响

时间:2015-11-13 15:25:00   来源:元境景观   浏览:3154

 

    用当代建筑材料建造大楼没有什么特色,但是近20年来,北京等城市在一些大型建筑上开始注意搞民族式样,就是在建筑设计中要体现出古典建筑的特色,大楼建筑让人们看上去确实具有民族古代建筑风格。由于现在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大多数不熟悉古建筑之丰富内容,所以难以设计出好的仿古作品,只是大多数建筑在设计时加上小型楼阁、小亭台、斗拱、垂莲柱等,这样才能体现一些古典建筑的风格。但这远远不够。
    我国古代建筑内容丰富,那么在新建筑上如何运用古代建筑手法?下列一些东西可以运用,其实这些东西也就是古代建筑的特色。如大收分柱、直棂窗、郯电窗、明廊、敞厅、月梁、丁头栱、一斗三升、庇檐、搭栿子、美人靠、干堃式、廊板、短桩式基座、雀替垂莲柱、双扇板门、彻上明造、悬山顶、博风板、镜牌、替木、缴背、藻井、穹窿、叠涩式、覆斗式、影壁、碑刻廊院、以中轴线对称式、屏门、隔扇、八封门、小亭子、小楼阁、乌头门、双阙甬路、台阶、莲节柱、檐顶、眼笼窗、平棋、天宫楼阁、长廊、飞廊、斜廊、栏杆、大过梁等等,这些不一定都做清式,要做一些汉宋辽金以及明代式样等等的建筑风格和特征,这样就更加丰富多彩了。
    在设计中要注意这些单项题材在古建筑什么部位,它是起到什么作用与意义。当我们将那些项目单独地引用到新建筑上,如何处理?放在哪?如何变化?怎样改变它?这些都应由建筑师做考虑。我们要继续学习古建筑,学习建筑历史,古建筑内容虽然丰富,经过学习仍然是可以掌握的,而当代的建筑师应当在设计中抓住主题,可以运用古建

筑手法的艺术风格来作文章。
    在中国,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提倡国粹,在建筑上主张运用民族古代建筑式样。那时在一些房屋建设中都尽力做到仿古的形式。例如,以南京中山陵为代表的一批建筑、基督教的教堂,后来进行建筑时采用中国固有建筑式样,以北京协和医院、燕京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仿古建筑。新中国建立之后,在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建设“四部一台”大楼为代表的一批建筑也尽量体现“古为今用”的方针。以后梁思成先生主张的民族形式,吸取民族古代精华,产生一批建筑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,北京“十大建筑”上又重现民族形式建筑。近些年间又出现了一批体现“首都风貌”的建筑,实际上也是在建筑上仿古代建筑的形式而“古为今用”。试观中国近一百年来的建筑历史,都是在不断地提倡“古为今用”,用各种方式提倡民族形式。将来中国新建筑的方向还是要体现出民族古代建筑的式样。